:::


南院美猴王
作者:翁宇雯南院美猴王—〈越南青花加彩猴王〉

我與故宮南院鎮館之寶—〈越南青花加彩猴王〉的相遇, 是在民國97年「初進宮」的第一年。當時我還是個青澀的博物館新鮮人,奉派策劃於嘉義市立博物館舉辦的「芙蓉出水—越南青花瓷展」。在進行展覽選件時,看到這隻模塑成形的Q版猴形器,瞬間感到眼睛一亮。

這件〈越南青花加彩猴王〉作左膝單跪持瓶的擬人姿態。牠的表情生動,耳垂還掛著十分福氣的大耳飾,裂嘴內門齒顆顆分明,嘴部輪廓還有紅彩殘存,可以想見原本應是唇紅齒白。而華麗多彩的衣著,象徵這隻「猴王」身份不凡,腰間左側所配的長劍,更暗示了牠是一隻有能力拔劍而起,炫舞令人驚嘆劍花的「神猴」。

根據院內陶瓷研究前輩所述,此件珍稀佳作是為籌備南部院區所購藏的重量型文物。看似具「療癒性」的可愛公仔,其實帶有「香爐」功能,可將線香等插入猴王手中的玉壺春,而且是按印度史詩《羅摩衍那》(Ramayana)中的神猴哈奴曼(Hanuman)形象所製。在南亞與東南亞家喻戶曉的哈奴曼,既是猴軍的統帥,也是印度完美忠臣的典範,傳說配戴哈奴曼的圖像或紋身還可以趨吉避凶、增加戰力。不過,與其說這隻猴王是《羅摩衍那》中的哈奴曼,對我而言,立即浮現腦海的卻是《西遊記》的孫悟空,而此器又恰好是從海底打撈出來的寶物,彷彿曾居住於水濂洞。再者,孫悟空兼具足智多謀又古靈精怪的形象,又忠心耿耿護送唐三藏到西方取經,的確與哈奴曼有幾分相似。也難怪民初胡適等學者會對兩隻「神猴」的關係進行一番爭論。

為了籌備展覽,當初曾多次到嘉義勘察場地,意外發現位於博物館旁的文化中心展示許多石猴,這也才知道石猴雕刻藝術是嘉義的地方著名的鄉土文化。有趣的是,不論是哈奴曼、孫悟空或嘉義石猴,都是「從石頭裡蹦出來的」。因此,〈越南青花加彩猴王〉作為嘉義故宮南院開幕的吉祥物,可以說是因緣俱足下的巧合與美事。

作者簡歷:

翁宇雯,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文物保存維護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