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明 唐寅《溪山漁隱圖》
作者:鄧淵仁故宮文物與我—明 唐寅《溪山漁隱圖》

還記得小時候參觀故宮時,沒有洶湧的人潮,拿著學習單在展廳中奔走,在與時間以及同儕賽跑的情況下,少有機會駐足於展品前面慢慢欣賞。小時候總聽導覽員說:「中國的山水畫,具有可行、可居、可望、可遊的特質…」,那時候只覺得山水畫色彩灰暗,人物小如芝麻,看起來一點都不像真的,如果這些畫家來上美勞課,一定會被老師罵。

到了大學,由於學習的專業科目接觸到不少東西方的藝術品,西方的藝術,無論是油畫、壁畫還是雕刻,無一不充滿豐富的色彩與動感,每幅作品都觀察入微,描繪傳神。相較之下,老師在教授中國山水畫時,總不斷強調「相由心生」、「意境」等等十分抽象的概念,加上每次到故宮參觀時,書畫展廳總是燈光灰暗,讓人難以細細觀察當中的細節。

偶然一次參觀故宮,為避開洶湧的人潮,走進以前不喜愛的書畫展廳,站在唐寅的《溪山漁隱》前,感覺時間靜止了,視點開始隨著畫面移動。土坡上的松樹側斜生長,引導著觀看的方向。溪水波光粼粼如有風徐徐吹過,彷彿聽到了潺潺的水聲。河岸兩處坐落著茅舍,一處房舍兩名文人喝茶歡談;另一處一對夫妻倚著欄杆觀看一名老翁在漁船上垂釣,房舍外一老翁後面跟著書僮正朝著屋內行走。若再次閉上眼,似乎聽到了幽幽的樂聲,溪流中一艘小舟,漁夫坐在船頭吹奏著笛子。自此以後,我喜歡在人少的時候,站在山水畫作前,小時候覺得不寫實的多點透視,反而將不同的畫面做了巧妙的串聯,山水畫彷彿動了起來,人物、風景躍然紙上。每一幅山水畫,都有著不同的故事情節,有的文人雅士帶著書僮正登上陡峭的山峰,有的坐在瀑布旁,聽湍急的水聲。在那時,我才體會到何謂心境,此畫的作者為唐寅,也是我們所熟知的唐伯虎,儘管在戲曲、電影中的唐伯虎總是放蕩不羈、風流倜儻,但現實生活中的唐寅實為一個懷才不遇的文人職業畫家,在仕途上的不順遂,只能透過書畫來抒發情緒,《溪山漁隱》幽靜有如世外桃源,畫面中充斥著友人對飲、把酒言歡等景象,或許也反映了唐寅心中所追求的理想生活。

作者簡歷:
鄧淵仁,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與古物維護研究所,自國小期間即參加本院兒童研習營課程,並於研究所期間於本院教育展資處實習,並擔任本院志工,協助兒童研習營及親子活動課程規劃及執行。